王粲的诗词(68首)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主要成就

文学
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而王粲不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同时,由于王粲的特殊经历和贡献,也使他成了中国古代幕府中的一名佼佼者。

王粲赋今存20多篇,篇帙短小,大多为骚体。最为人传诵的是作于客居荆州时期的《登楼赋》。它摒弃了汉赋铺张扬厉的传统写法,以简洁明快的语句,忧愍世道,怀念故乡,热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来;对自己的坎坷遭遇,也发出了强烈的感慨。赋中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是其一大艺术特色。在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中,这篇作品具有重要地位。王粲散文以他为刘表拟的《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比较成功。

王粲于建安十三年归顺曹操,在此之前的作品或纪汉末战乱,或写其流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如《七哀诗》;归顺曹操后,主要是随曹操出征的感受,这些诗再现了汉末战乱的田园荒芜和满目疮痍,也歌颂了曹操的英明神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随曹操为过效力的意愿。

同他的仕途遭遇相一致,王粲的文学活动,大体上也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划分的界线就是建安十三年的归附曹操。前期他主要在荆州过着流寓生活,亲历过战乱灾祸,又长期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忧国忧民之情与怀才不遇之愤纠结在一道,使他的文学作品笼罩着一层悲凄愤悱的情调。

后期他在曹操幕中,一方面受到北方广大地区已经实现统一的形势的鼓舞,一方面也因担任重要官职而激发起建功立业的信心,所以他的创作基调又转变为激奋昂扬。如分别写于曹操西征关右和东征孙权的《从军诗》五首,便对曹军的征伐作了热烈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从军征战、建功立业的激昂情绪。

据《三国志》记载,王粲有诗、赋、论、议近六十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王粲集》11卷,《去伐论集》3卷、《汉末英雄记》10卷,皆佚。明代张溥辑有《王侍中集》1卷。严可均《全后汉文》卷90—91辑录有其辞赋奏疏。中华书局出版有俞绍初校点的《王粲集》。现世存诗23首。

藏书
王粲的藏书主要得自于蔡邕所赠,相传他登门拜谒蔡邕,蔡邕“倒履迎之”,并言“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予之”。蔡邕故后,即履行了他的诺言,将其藏书数车六千余卷赠与王粲。年老时,其藏书已达万卷。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王粲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士。二人都曾位列三公。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初平二年(191年),汉献帝被董卓控制,西迁至长安,王粲也随同前往。当时的著名学者、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王粲,就觉得他是个奇才。当时蔡邕的才学天下闻名,受到满朝官员的敬重,蔡邕府第前经常是车马填巷,他家的客厅也常宾客满坐。一天,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便急忙出迎,连鞋子穿倒了也顾不上。王粲一进门,因为他年纪小,身材又矮,满屋的人都感到很吃惊。蔡邕说:“这位是司空王公(王畅)的孙子王粲,他确实是奇才,让我自愧不如。我家里收藏的书籍文章,应该全部送给他。”

怀才不遇
初平四年(193年),十七岁的王粲受司徒征辟,又被召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不久,他到荆州去投靠自己的同乡、荆州牧刘表。刘表见他状貌不扬,身体孱弱,又不拘小节,所以不太看重他。

建安三年(198年),长沙太守张羡听从桓阶建议,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兵背叛刘表,刘表发兵讨伐。为了宣传这次出征,就由王粲执笔写了一篇《三辅论》,以示师出有名。其中写道:“长沙不轨,敢作乱违,我牧睹其然,乃赫尔发愤,且上征下战,去暴举顺。”申明用兵乃是为了“去暴举顺”。

建安七年(202年),在官渡之战后两年,袁绍病死,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兄弟阋墙。刘表为了劝和,让王粲起草了《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书中劝解袁氏兄弟毋作阋墙之斗,应当联合御侮,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甚有文彩,张溥在《王侍中集题辞》评价两文“词章纵横”。

归附曹操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后,王粲力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附曹操。荆州平定后,曹操任命他为丞相掾,赐王粲爵关内侯。一次,曹操在汉水边设宴款待百官,王粲给曹操敬酒说:“当今袁绍崛起河北,倚仗兵多将广,志在夺取天下,但虽爱惜贤才却不能重用,因此那些奇士终归离他而去。刘表盘踞荆楚,从容不迫,坐观时变,自以为可以仿效周文王。那些避难到荆州来的贤士,都是海内的俊杰,可刘表却不善于任用他们,结果当国家危难之际却无人辅佐他。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下车伊始就忙着整顿冀州的军队,收录当地的豪杰各尽其用,因此能称雄天下。等到平定了江、汉,又征召这一带的贤才各居其位,使天下归心,望风归附,文武并用,英雄尽力,这些都是夏、商、周三代开国国君才能做到的事情啊!”后来,王粲又被调任军谋祭酒。

魏王侍中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以后,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一同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因博学多识,总能做到对答如流。当时旧礼仪制度废弛殆尽,需要重新制定,王粲与卫觊等负责除旧布新,制定新的典章。据《决疑要注》记载:汉末丧乱时,玉佩断绝消失。而王粲认得旧佩,才重新作之。西晋时的玉佩,都是受法于王粲。

在曹操幕府,王粲不但受到赏识和重用,而且他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曹丕、曹植非常尊重王粲,他们之间经常有诗赋往还。

据《典略》记载;王粲才高,擅应机辩论。当时,钟繇、王朗等尽管都在魏王国任卿相之职,但一到朝廷奏议,都停笔措手不及。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

驴鸣悼亡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正月二十四日(2月17日),王粲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当时的曹丕还是世子,亲率众文士为其送葬。为了寄托对王粲的眷恋之情,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一片驴鸣之声响起。这就是著名的驴鸣送葬。葬礼之后,曹植又作《王仲宣诔》,可见二人其交情确实非同寻常。

王粲的诗词列表

  • 魏晋:王粲

    荆轲为燕使。

    送者盈水滨。

    缟素易水上。

    涕泣不可挥。

  • 魏晋:王粲

    探怀授所欢。

    愿醉不顾身。

  • 魏晋:王粲

    哀笑动梁尘。

    急觞荡幽默。

  • 魏晋:王粲

    楼船凌洪波。

    寻戈刺羣虏。

  • 魏晋:王粲

    翩翩者鸿。

    率彼江滨。

    君子于征。

    爰聘西邻。

    临此洪渚。

    伊思梁岷。

    尔行孔邈。

    如何忽勤。

    君子敬始。

    慎尔所主。

    谋言必贤。

    错说申辅。

    延陵有作。

    侨肸是与。

    先民遗迹。

    来世之矩。

    既慎尔主。

    亦迪知几。

    探情以华。

    覩着知微。

    视明听聪。

    靡事不惟。

    董褐荷名。

    胡宁不师。

    众不可盖。

    无尚我言。

    梧宫致辩。

    齐楚构患。

    成功有要。

    在众思欢。

    人之多忌。

    掩之实难。

    瞻彼黑水。

    滔滔其流。

    江汉有卷。

    允来厥休。

    二邦若否。

    职汝之由。

    缅彼行人。

    鲜克弗留。

    尚哉君子。

    异于他仇。

    人谁不勤。

    无厚我忧。

    惟诗作赠。

    敢咏在舟。

  • 魏晋:王粲

    列车息众驾。

    相伴绿水湄。

    幽兰吐芳烈。

    芙蓉发红晖。

    百鸟何缤翻。

    振翼羣相追。

    投网引潜鲤。

    强弩下高飞。

    白日已西迈。

    欢乐忽忘归。

  • 魏晋:王粲

    联翻飞鸾鸟。

    独游无所因。

    毛羽照野草。

    哀鸣入青云。

    我尚假羽翼。

    飞覩尔形身。

    愿及春阳会。

    交颈遘殷勤。

  • 魏晋:王粲

    鸷鸟化为鸠。

    远窜江汉边。

    遭遇风云会。

    托身鸾凤间。

    天姿既否戾。

    受性又不闲。

    邂逅见逼迫。

    俛仰不得言。

  • 魏晋:王粲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坰。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

    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

    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

    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

    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 魏晋:王粲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馀晖。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凄凄令吾悲。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 魏晋:王粲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 魏晋:王粲

    武功既定。庶士咸绥。乐陈我广庭。式宴宾与师。

    昭文德。宣武威。平九有。抚民黎。荷天宠。延寿尸。千载莫我违。

  • 魏晋:王粲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

    自非贤圣国,谁能享斯休。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 魏晋:王粲

    思皇烈祖。时迈其德。肇启洪源。贻燕我则。我休厥成。聿先厥道。

    丕显丕钦。允时祖考。绥庶邦。和四字。九功备。彝乐序。

    建崇牙。设璧羽。六佾奏。八音举。昭大孝。衎妣祖。念武功。收纯祜。

    于穆清庙。翼翼休徵。祁祁髦士。厥德允升。怀想成位。咸在宫。

    无思不若。允观厥崇。

  • 魏晋:王粲

    穆穆显妣。

    德音徽止。

    思齐先姑。

    志侔姜姒。

    躬此劳瘁。

    鞠予小子。

    小子之生。

    遭世罔宁。

    烈考勤时。

    从之于征。

    奄遘不造。

    殷忧是婴。

    咨于靡及。

    退守祧祊。

    五服荒离。

    四国分争。

    祸难斯逼。

    救死于颈。

    嗟我怀归。

    弗克弗逞。

    圣善独劳。

    莫慰其情。

    春秋代逝。

    于兹九龄。

    缅彼行路。

    焉托予诚。

    予诚既否。

    委之于天。

    庶我显妣。

    克保遐年。

    亹亹惟惧。

    心乎如悬。

    如何不吊。

    早世徂颠。

    于存弗养。

    于后弗临。

    遗衍在体。

    惨痛切心。

    形影尸立。

    魂爽飞沉。

    在昔蓼莪。

    哀有余音。

    我之此譬。

    忧其独深。

    胡宁视息。

    以济于今。

    岩岩丛险。

    则不可摧。

    仰瞻归云。

    俯聆飘回。

    飞焉靡翼。

    超焉靡阶。

    思若流波。

    情似坻颓。

    诗之作矣。

    情以告哀。

  • 魏晋:王粲

    昊天降丰泽。

    百卉挺葳蕤。

    凉风撤蒸暑。

    清云却炎晖。

    高会君子堂。

    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

    旨酒盈金罍。

    管弦发徽音。

    曲度清且悲。

    合坐同所乐。

    但愬杯行迟。

    常闻诗人语。

    不醉且无归。

    今日不极欢。

    含情欲待谁。

    见眷良不翅。

    守分岂能违。

    古人有遗言。

    君子福所绥。

    愿我贤主人。

    与天享巍巍。

    克符周公业。

    奕世不可追。

  • 魏晋:王粲

    日暮游西园。

    冀写忧思情。

    曲池扬素波。

    列树敷丹荣。

    上有特栖鸟。

    怀春向我鸣。

    褰袵欲从之。

    路险不得征。

    徘徊不能去。

    伫立望尔形。

    风飚扬尘起。

    白日忽已冥。

    回身入空房。

    托梦通精诚。

    人欲天不违。

    何惧不合幷。

  • 魏晋:王粲

    神武用师士素厉,仁恩广覆,猛节横逝。

    自古立功,莫我弘大。

    桓桓征四国,爰及海裔。

    汉国保长庆,垂祚延万世。

  • 魏晋:王粲

    吉日简清时。

    从君出西园。

    方軐策良马。

    并驰厉中原。

    北临清漳水。

    西看柏杨山。

    回翔游广囿。

    逍遥波渚间。

  • 魏晋:王粲

    汉初建国家,匡九州。

    蛮荆震服,五刃三革休。

    安不忘备武乐修。

    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

    子孙受百福,常与松乔游。

    烝庶德,莫不咸欢柔。

王粲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