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词(1134首)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主要成就

文学作品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诗歌地位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诗歌体制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创作经历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困居长安时期
(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为官时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漂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年(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为官时期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西南漂泊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广德三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江舟长逝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的诗词列表

  • 唐代:杜甫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龙鳞犀甲相错落,

    苍棱白皮十抱文。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 唐代:杜甫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杨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

    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

  • 唐代: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浩荡难倚赖。

  • 唐代:杜甫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失道非关出襄野,

    扬鞭忽是过胡城。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但恐诛求不改辙,

    闻道嬖孽能全生。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 唐代:杜甫

    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

    汲井岁榾榾,出车日连连。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

    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

  • 唐代:杜甫

    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迢迢百馀尺,豁达开四门。

    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

    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

    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

    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 唐代:杜甫

    清晨蒙菜把,常荷地主恩。守者愆实数,略有其名存。

    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

    园吏未足怪,世事固堪论。呜呼战伐久,荆棘暗长原。

    乃知苦苣辈,倾夺蕙草根。小人塞道路,为态何喧喧。

    又如马齿盛,气拥葵荏昏。点染不易虞,丝麻杂罗纨。

    一经器物内,永挂粗刺痕。志士采紫芝,放歌避戎轩。

    畦丁负笼至,感动百虑端。

  • 唐代:杜甫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 唐代:杜甫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公子华筵势最高,

    秦川对酒平如掌。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阊阖晴开昳荡荡,

    曲江翠幕排银榜。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数茎白发那抛得,

    百罚深杯亦不辞。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 唐代:杜甫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 唐代: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 唐代:杜甫

    去水绝还波,泄云无定姿。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离别重相逢,偶然岂定期。送子清秋暮,风物长年悲。

    豪俊贵勋业,邦家频出师。相公镇梁益,军事无孑遗。

    解榻再见今,用才复择谁。况子已高位,为郡得固辞。

    难拒供给费,慎哀渔夺私。干戈未甚息,纪纲正所持。

    泛舟巨石横,登陆草露滋。山门日易久,当念居者思。

  • 唐代:杜甫

    身危适他州,勉强终劳苦。神伤山行深,愁破崖寺古。

    婵娟碧鲜净,萧摵寒箨聚。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泄云蒙清晨,初日翳复吐。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

    拄策忘前期,出萝已亭午。冥冥子规叫,微径不复取。

  • 唐代:杜甫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 唐代:杜甫

    将老忧贫窭,筋力岂能及。征途乃侵星,得使诸病入。

    鄙人寡道气,在困无独立。俶装逐徒旅,达曙凌险涩。

    寒日出雾迟,清江转山急。仆夫行不进,驽马若维絷。

    汀洲稍疏散,风景开怏悒。空慰所尚怀,终非曩游集。

    衰颜偶一破,胜事难屡挹。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

  • 唐代:杜甫

    中军待上客,令肃事有恒。前驱入宝地,祖帐飘金绳。

    南陌既留欢,兹山亦深登。清闻树杪磬,远谒云端僧。

    回策匪新岸,所攀仍旧藤。耳激洞门飙,目存寒谷冰。

    出尘閟轨躅,毕景遗炎蒸。永愿坐长夏,将衰栖大乘。

    羁旅惜宴会,艰难怀友朋。劳生共几何,离恨兼相仍。

  • 唐代:杜甫

    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猛将飘然恐后时,

    本朝不入非高计。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

    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 唐代:杜甫

    峥嵘巴阆间,所向尽山谷。安知有苍池,万顷浸坤轴。

    呀然阆城南,枕带巴江腹。芰荷入异县,粳稻共比屋。

    皇天不无意,美利戒止足。高田失西成,此物颇丰熟。

    清源多众鱼,远岸富乔木。独叹枫香林,春时好颜色。

    南有汉王祠,终朝走巫祝。歌舞散灵衣,荒哉旧风俗。

    高堂亦明王,魂魄犹正直。不应空陂上,缥缈亲酒食。

    淫祀自古昔,非唯一川渎。干戈浩茫茫,地僻伤极目。

    平生江海兴,遭乱身局促。驻马问渔舟,踌躇慰羁束。

  • 唐代:杜甫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

    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

    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已来数八分,

    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吴郡张颠夸草书,

    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

    潮乎潮乎奈汝何。

  • 唐代:杜甫

    丹雀衔书来,暮栖何乡树。骅骝事天子,辛苦在道路。

    司直非冗官,荒山甚无趣。借问泛舟人,胡为入云雾。

    与子姻娅间,既亲亦有故。万里长江边,邂逅一相遇。

    长卿消渴再,公干沉绵屡。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时见文章士,欣然澹情素。伏枕闻别离,畴能忍漂寓。

    良会苦短促,溪行水奔注。熊罴咆空林,游子慎驰骛。

    西谒巴中侯,艰险如跬步。主人不世才,先帝常特顾。

    拔为天军佐,崇大王法度。淮海生清风,南翁尚思慕。

    公宫造广厦,木石乃无数。初闻伐松柏,犹卧天一柱。

    我瘦书不成,成字读亦误。为我问故人,劳心练征戍。

杜甫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