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三首

偶题三首朗读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朱熹 (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译文注释

译文

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

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冲破峡谷若雷霆在滚动,无数的瀑布喷涌而出。

断枝枯草没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随着寒冷的碧水独自流浪。

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

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

注释

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不道:犹不知。底处:何处。

擘开:冲开。

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萦回:徘徊荡漾。

筇(qió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乾道、淳熙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偶题三首》正是此类的诗篇。

诗词推荐

记从论画每谦辞,高眼于人寡索疵。与辨微芒折毫发,几曾赝鼎混真知。

山川不记何年别,城郭应非昔所经。

欲驻征车终日望,天河云雨晦冥冥。

衣冠早日见升平,谈论雍容接老成。已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独晚开。应为花神无意管,故烦我辈著诗催。

繁英未怕随清角,疏影谁怜蘸绿杯。珍重南邻诸酒伴,又寻江路觅香来。

满目溪山笔下成,山边山外有溪声。凭君欲领溪山趣,但向绿榕桥上行。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胜轺车驾边地。爱官尘不到,书眼争明,称寿处,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闲,天亦徘徊就归计。想叠嶂双溪,千骑弓刀,浑不似、白石山中胜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时,又飞诏东山,谢公催起。

清甘一派古祠边,昨日亲烹小凤团。

却恨竟陵无品目,烦君粗鉴为尝看。

窗影江光四面开,虚空无处得生埃。依依山顶云飞去,隐隐海门潮上来。

喷雪浪搥藏鹤冢,落花风扫炼丹台。吸江亭上多时坐,谁信茶瓯胜酒杯。

一色青松几万栽,异香薰路带花开。
山门欲别心潜愿,更到蜀中还到来。
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来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尺一催归白玉京,浮云偏妒月华明。凤凰远举弋何慕,鶗鴂争鸣草不馨。

馆列翘才难致仕,杖携灵寿莫扶倾。重瞳不见贾山久,犹驾轺车作德星。

花枝娅姹摇春风,纷纷蜂蝶争繁丛。我来提壶饮花下,闲愁如雪皆消融。

枝头黄鸟声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乐事那复得,只今空忆长安道。

救人无术廿载中,归来两鬓已成翁。故交如花渐凋落,欲话衷曲谁人同?

且拚烂醉花阴卧,明日呼童扫落红。

朱陵桃子千年实,楚国连城三献非。凤翥乍书花自雨,龙睛才点画能飞。